
【精华】中学写景作文汇总四篇
在日复一日的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写过作文,肯定对各类作文都很熟悉吧,作文根据写作时限的不同可以分为限时作文和非限时作文。那么一般作文是怎么写的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中学写景作文5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中学写景作文 篇1
迎着故乡的落日,迈着轻快的步伐,走进这片熟悉的土地。
依然是野花芬芳,只是弯弯曲曲的羊肠小道早已挺直了它饱经风霜的身躯,小桥边的古老木屋无人居住,也只是空景一处,踏着屋后的青石台阶,慢慢走进这片曾经的乐土,我躺在柔软的青草上,嗅着早已随着晨雾消失的露珠的余香,风吹过一靡又一靡的山岗,由青转黄的玉米地荡起层层波浪,我听见大地在低唱,天空中的白云悠闲地从我眼前飘过,天边的红霞不断变幻着脸庞,慢慢坐起身,任风儿轻抚发丝,夕阳透过发丝的缝隙浸入我的思绪,思绪随着风儿越飘越远……
远处的房屋错落有致地镶嵌在大地的衣襟上,电线杆子上的大喇叭还在不厌其烦地播放着一首又一首的经典老歌,村头传来一阵嬉笑。我突然想到阁楼上的那几个装满了我回忆的大箱子,它们现在一定正待在某个黑暗的角落,身体上一定落满了尘土,太阳快落山了。 我却没等到它最后一丝余晖,我爬上了一座更高的山,借着夕阳的余晖,看见了城镇上的一片嘈杂。原来,这里的净土与那喧嚣的凡世只隔一重山而已,我仿佛听见大山崩塌的声音,耳畔一片机械轰鸣,我背过身去,遥望小小村落,小河静静流淌,房屋上冒出缕缕炊烟。一个大大的“家”字浮现在我眼前,我想,这是我唯一的家园,唯一的乐土,绝不可能任人抢夺。
山的一边是宁静,山的另一边是喧嚣,许久才发现,我爱的是太阳落山后的记忆,而不是太阳落山那一瞬间的美丽。我把故乡的落日融入我的心里,而故乡却把我的身影映在它落日的余晖里……
中学写景作文 篇2
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关于中学生写景作文:美丽的龙湖公园的文章,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我的家乡有一座公园,那就是龙湖公园。龙湖公园一年四季都很美丽。
春天,百花齐放,空气里飘着迷人的花香,仔细一闻,有桃花、梨花、迎春花。。。。。。随着花香,走进公园,映入眼帘的是一棵棵柳树。仔细听,还有小鸟的叫声呢!
夏天,太阳像个大火球一样挂在天空中。公园里的小湖里开满了荷花,美丽极了!荷花在大大的荷叶之间冒出来,有的还是花骨朵儿。有的已经展开两三片花瓣儿,露出黄色的花蕊。
秋天,公园里树上的叶子黄了,纷纷落下,像一只只黄蝴蝶,翩翩起舞,小朋友们都来捡树叶,做标本。
寒冷的冬天来临了,厚厚的积雪掩盖了整个龙湖公园。天上飘着雪花,地上铺着雪毯,树上披着银装,整个公园变成了银色的世界,粉妆玉砌。小朋友们高兴地打雪仗、堆雪人、滚雪球,到处都充满了欢笑声。
我爱美丽的龙湖公园,更爱我的家乡!
中学写景作文 篇3
天下的景或物,千差万别,千姿百态,各有自己的特点。比如水,有的汹涌澎湃,有的水平如镜,有的流水潺潺,有的水波粼粼……那么,怎样写出景物的特点呢?关键的是要进行细致的观察。
传说宋代画家文与可,为了画好竹子,冒着似火的骄阳,全神贯注地看着一片竹子,脸晒得通红,衣服被汗水湿透,但他好像是毫无知觉一样。不知何时乌云盖住了山头,随后狂风大作,文与可撩起袍襟,迎着咆哮的狂风,攀登到山顶,继续观察狂风吹乱的竹林。突然一声雷鸣顷刻大雨如注,竹叶子上晶莹的水珠又吸引了他。他不顾雨急路滑,向竹林跑去,心神完全溶于了竹的海洋。由于文与可彻底地了解了竹子,因而才能画出最出众、最富有特点的竹子。
我们在观察景物时要注意哪些方面呢?
一、要观察景物变化的全过程。从开始到最后,凡有变化的都要细致观察。比如植物,它的发芽、开花、结果等各个生长期都有不同的特点,如果细致观察了全过程,就容易抓住它的特征进行描述。
二、捕捉景物的颜色和姿态。自然界的颜色是七彩的,自然界的万物是各具形态的。我们在观察时,就要善于捕捉到景物的颜色和姿态。
三、调动各种感觉器官来观察。有一则寓言:一天,五种器官相互争吵起来。“眼睛”瞪得圆圆地说:“没有我,你们什么也看不见!”“耳朵”不服气地说:“少了我,你们啥也听不见!”“鼻子”哼了一声:“要是没了我,你们能闻见花的芳香?”“舌头”伸得长长地说:“嘻!如果不是我,你们能尝到美味佳肴?”“身体”在一旁发起抖来。“眼睛”好奇地问:“你怎么啦?”“身体”说:“听你们这样争吵,我浑身冷飕飕的,――不知你们想过没有,要是我们互不相让,各自离散,那我们还有什么存在的价值呢?”这个寓言形象地表明一个道理:当人们观察景或物时,需要多种器官的配合。借助“五官”,往往能描绘出景物的特点。
世界上的景和物是丰富多采的,如果“眉毛胡子一把抓”,将它们都写进文章里,那样的文章肯定是繁杂冗长,不知所云。正确的做法应该是:根据中心思想的需要,有选择、有重点地状物绘景,这样笔力集中,便于写得细腻,写得丰满。围绕中心,状物写景,不是说和中心思想关系密切的就写,和中心思想关系间接的就不写。对于那些与中心思想关系密切的景或物要重点写,和中心思想关系间接的也要写,只是笔墨轻一点罢了。当然,对于那些和中心思想毫无关系的景或物,应当一律舍弃。
游踪,就是游览一个地方所经过的路线、踪迹。浏览一个地方,往往要经过许多地方,看到许多景物。行文的时候必须按照游览先后顺序记叙,清楚地交代先到了什么地方,后到了什么地方。准确地把游踪写清楚,才能够具体描述景物所处的地点、方位、特征。写清楚游踪的主要途径是“移步换景”,即随着游览、参观者的立足点不断转移,相应描述不同地点所见的景物。通过“移步换景”,游览、参观的游踪,景物的位置,景物和景物之间的空间关系,都容易描述清楚。作者如同一名导游,领着读者一个点、一个点地游览、参观。为了使状物绘景更生动、更具体、更形象,我们还可以采用多种表现手段来丰富描写,从而增添文章的情趣。常见的表现手段主要是:
一、用比喻等手法状物绘景。
著名作家老舍先生说过:“在描写时,不能不设喻。”确实这样,只有通过比喻,才能把简单的东西具体化,抽象的东西形象化。比如作者把稻穗的颜色比作“黄金般”,就生动形象地写出丰收的景象。又如作者把耶诞红比作淑女,也生动形象地写出耶诞红的美丽。不过话要说回来,比喻也要创新。如果总把某种景物的比喻固定化,那是不会增添文章的情趣的。有个伟人说过,第一个把姑娘比作鲜花的是天才,第二个把姑娘比作鲜花的是庸才,第三个则是蠢才。恐怕他说的也是这个道理。
拟人,是把没有思想感情的`生物当作有思想感情的人来写,它也往往能使语言富有魅力。例如“原野上的青草,换上青翠的衣服”,作者这样一比拟,就把春去夏来的意思委婉地表达出来。把春天人格化为“春天是个插花的能手”,“春天是个美丽活泼的仙子”,“春天是个慈祥的守护神”,“春天是一位伟大的画家”。这样状物写景,文章就更富有感染力。
中学写景作文 篇4
换车时间已是晚上九点了,在换车的间隙还可以呼吸一下西宁的空气。虽说正值夏季,高原上的气温还是大有不同的,用冰冷形容空气是毫不夸张的,至少要穿上深秋时的衣物才能适应。此列火车上,卧铺床头,走廊墙壁上均有供氧口,出现不适时可以使用。不久后便熄灯了,可惜此时已是深夜,只可在一片漆黑中驶过青海湖,难一睹她的风采了。一觉醒来,高原上的太阳还未完全升起,可周围的景象让我眼前一亮。眼前就是白茫茫一片,地是白的,山也是白的,想必是在寒冷的昨夜留下的雪吧,估计要到上午才可见到这片高原的真实面貌了。我们途径车站,站牌上写着“可可西里”,这是全国闻名的地方。
原上的雪还未化,我便看到了在铁路附近的藏羚羊。那两只藏羚羊,看上去很小,稍小的一只低着头似乎在吃雪下的植物,另一只抬起头,环顾四周,不时看看眼前飞驰而过的绿色长龙,对着载满乘客的巨兽与所带来的震动早已习以为常。行至中午太阳高照,眼前的景象也从雪原成为草原。不时可以在平坦的草地上,远处的青青山坡上看见成群的牦牛与羊。湿漉的滩涂边流淌着一条条小溪,均是从千米之外的雪山上流下的,那儿常有三两成群的马匹驻足休憩。以北方草原的“风吹草低现牛羊”也不为过。随车而行的流动着的景,是难以言说的,唯有亲自见证才可以感受那神奇的魅力与神秘的魄力。后来我得知,我的太外公曾在这片土地待了8年,就是为了修筑这条铁路。根据他的讲述,生活上有足够的补给不成问题,而常有人在此逝去。有的人前一分钟还在干活,下一秒已经倒下,再也起不来;有的人劳累一天后睡下,第二天早上发现,他已一睡不起……逝去者无处埋葬,只好埋在铁轨枕木下的碎石堆中。我的太外公是小队长,队内共11人,8年后,从高原活着出来的只有2人。我赞叹这铁路沿线的美丽,赞叹这条铁路的伟大,更赞叹建设者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