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红楼梦》读书笔记(集合15篇)
当阅读完一本名著后,想必你有不少可以分享的东西,记录下来很重要哦,一起来写一篇读书笔记吧。为了让您不再为写读书笔记头疼,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红楼梦》读书笔记,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红楼梦》读书笔记1《红楼梦》以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之间的恋爱婚姻悲剧为主线,描写了以贾家为代表的四大家族的兴衰,揭示了封建大家庭的各种错综复杂的矛盾。
表现了封建的婚姻、道德、文化、教育的腐朽、堕落,塑造了一系列贵族、平民以及奴隶出身的女子的悲剧形象。展示了极其广阔的封建社会的典型生活环境,曲折地反映了那个社会必然崩溃、没落的历史趋势。
通过阅读了解到作品歌颂了贵族的叛逆者和违背封建礼教的爱情,体现出追求个性自由的初步的民主主义思想,并深刻而全面地揭示了贾、林、薛之间爱情婚姻悲剧的社会根源。
但由于历史的局限,作者在写出封建大家族没落的同时,也流露出惋惜和感伤的情绪,蒙有一层宿命论和虚无主义的色彩。
《红楼梦》读书笔记2《红楼梦》是中国四大名著之一,感动了无数人的经典名著,它主要讲的是林黛玉因丧母,被外祖母接到贾府,见到贾宝玉及众姐妹,大家在一起相处的都很融洽,后来宝钗被家事缠身,宝玉被父亲要求上学,迎春出嫁,大观园冷清起来。不久,宝玉糊涂,元春死去贾母做主,让宝玉娶宝钗,黛玉孤苦而死,最后大家势败宝玉出家。
读完这本书后,我不禁为宝玉而叹息,为黛玉而伤心,为凤姐而担心,为迎春而惋惜。
红楼梦这本书中有许多好词好句,精心甄选了这一年龄段不可不读的精彩内容,这书中的人物感情表达得十分充实,往往会让我感动的泪流满面。
在故事中,贾母因黛玉得重病不为宝玉的感受,把宝钗许给了宝玉,还骗宝玉和宝钗成亲,对这一段我是十分位宝玉愤愤不平的,贾母怎能不为宝玉的感受,他明明是知道宝玉喜欢黛玉的,却把宝钗许给宝玉,害得黛玉以为宝玉不喜欢她了,把她和宝玉一起写的诗词烧了,伤心死去。
自从我看了《红楼梦》以后懂得了许多道理,我很佩服曹雪芹,他可以写出这么好的作品,把里面的人物写得那么栩栩如生,好像就站在我面前,我要向他学习,练好作文基本功,提高自己写作水平。
《红楼梦》读书笔记3一个家族的兴衰,一个家族的大小故事。主人公为贾宝玉,他应该说来是一个柔中稍稍带刚的男子,他的柔有部分是因为环境所致,他们家上上下下几乎都是女性,掌管全家的也全是女子,自然而然地就应了一句话“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他们的家族是因为家中一女子进宫当了皇帝的宠妃而盛起,于是他们天天吟诗作乐,而其中又有两女子非提不可,那便是薛宝钗和林黛玉。林黛玉生性猜忌,多愁善感,可贾宝玉偏偏就是喜欢她,她身子弱,老祖宗看不上她,便骗贾宝玉与薛宝钗成亲,林黛玉闻讯气死,而当贾宝玉揭开喜帕发现并非林黛玉,而林黛玉又身亡,悲痛欲绝,出家当了和尚。
这里的是是非非是“剪不断,理还乱”,让人看到古时婚姻的纰漏,它们往往全有父母处理,什么“指腹为婚”,更为可笑的是,他们有时从未见过面便稀里糊涂地成亲了。而且古时女子争着要进宫,因为那样可以使家族富贵,可皇帝有上千嫔妃,得宠一时,没多久又要被淡忘了,她们又何苦进宫呢?皇帝姥儿们饮酒作乐,衣食考试吧,而老百姓则是吃了上顿没有下顿,生活之苦让人难以想象,也怪不得有了一次又一次的起义“造反”了,祸害之缘还是在于皇帝身上啊。这一出出的悲剧让人心寒而又愤怒,让人不由得痛恨起古时的苛捐杂税,它们把老百姓一步一步往火坑边上推,真让人深恶痛疾。
《红楼梦》一书让我时而高兴时而忧伤,时而愤怒时而感慨万千,也让我想了很多,或许吧,事事不能完美,而人也如此。
《红楼梦》读书笔记4都说:“闲谈不说《红楼梦》,读尽诗书也枉然。”是也!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推开案前的《红楼梦》,心思神涌,至夜不平。《红楼梦》把我领进了一个流淌着晚清寂寥之歌的地方:繁华酥骨,香车宝马……但逝去的又是那样彻底,那样残酷。
天上掉下个林妹妹,恰是一朵清云刚出轴。说道《红楼梦》,必说林黛玉了。林黛玉的生命是毋庸置疑的短暂与脆弱,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潇竹疏动湘帘垂地的潇湘馆,墨香盈室琴声泛耳的闺房里,渗透着一腔彻骨的幽怨和苍凉。世间知己本难求,而怡红公子亦只识得半个她。比别人要多一些,比她期许的要少一些。她有一脉心香拈花烛的诗情,她有留得残荷听雨声的画意,她有纤手描绘素低浅书的淡愁……倾城倾国的佳人,却再也难得。
从古自今的红楼看客也始终未曾忘记潇湘妃子的葬花悲情。质去洁来还洁去是她的心愿,于是她把落花葬了。而如今,花还在谢,可再没有为它们收葬的黛玉了。她流尽了泪,流尽了希望,流尽了短暂的生命。落花是她的归宿,流水是她的闲愁。
黛玉让我想到了秋,而妙玉当之无愧属于冬天,如云中仙子般美丽,又如冬日冰雪般寒冷;似梅花般傲骨,遗世独立;真真一朵冰做的梅花。史湘云就像贾府的一把火,身世坎坷,性格却直率、活泼。醉眠芍药茵,怕也只有她才做的出。我最喜欢她和颦儿在凹晶馆联诗悲寂寞的对联了。而其中“寒塘渡鹤影,冷月葬花魂”却又是最好的了。“寒塘渡鹤”何等自然,何等现成,何等有景而又何等新鲜。枕霞旧友就如夏日般耀眼、火热。
封建历史的洪流中,衰草枯肠、白骨拢头最终取代了红窗好梦、白玉龙床。好一出食尽鸟投林,落了个白茫茫大地真干净。真真可叹,可悲。
海天茫茫,风尘碌碌,酒阑灯炧人散后,良辰美景奈何天……阆苑仙葩,美玉无瑕,有奇缘,却也成虚话!
《红楼梦》读书笔记5话说在薛宝钗生日宴会上,戏曲散场之际,贾母因怜爱一小丑和小旦而把他俩叫到跟前,又是问候,又是赏赐。这时候,爱热闹,爱玩笑的王熙凤,或许是看出了贾母的某些心意,于是连忙开口指着那小旦笑道:“这孩子扮相上活像一个人,你们再看不出来。”王熙凤一语道破天机,心里知道的人不知道的人,都只是装聋作哑,宝钗是抿嘴一笑,宝玉是不敢说,独有大大咧咧的史湘云不顾死活,接着王熙凤的下巴笑道:“倒像林妹妹的模样。”宝玉知大事不妙,连忙向史湘云使眼色。可是,宝玉这一行为却使自己变成了风箱里的老鼠,两头受气。先是史湘云受气,转身就要回去收拾包裹,准备明天一早就回家,不想再看人家的鼻子眼睛行事,之后有对前来安慰的宝玉进行一顿大奚落。接着是,林黛玉给了他一个大大的闭门羹,责怪其多管闲事。史湘云受气,个人觉得原因很简单,除了女孩子天生醋意作怪之外,她很可能也深深地爱着贾宝玉。
宝玉因为别的女人给她使眼色,她又怎么会受得了呢?她对贾宝玉“爱哥哥”“爱哥哥”地叫,和她经常对林黛玉辛辣地贬斥,也许就是最好的证明。以林黛玉感情的细腻,她对贾宝玉发飙的动因,相对来说就有点复杂了。个人认为,林黛玉发飙 ……此处隐藏9415个字……却并没有存心取笑的意思。我不知道贾母是否担得上“史上第一外祖母”的名号,但我知道贾母并非一般的封建小姐。
王夫人,贾宝玉的母亲,将自己所有的希望都放在了衔玉而诞的贾宝玉上,所以无时无刻不注意着宝玉身边的一草一木,在一开始,我很羡慕宝玉有这样的母亲,在父亲要打自己的时候,母亲能舍身来护住自己,所有的东西都想着自己。可王夫人内心并不是想表面一样的可亲,当看到金钏儿和宝玉调笑,便赶走了金钏儿,最后导致了金钏儿跳井自杀;觉得丫头们有勾引宝玉之嫌,一怒之下查抄了大观园,赶走了病重的晴雯。所以这真的算得上一个慈母吗?
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红楼梦》所塑造的人物个个鲜明,更是体现了曹雪芹自己对于封建社会的观点。
《红楼梦》读书笔记15红楼梦里另一位最让人唏嘘的女子便是香菱了。和晴雯不同,香菱并不是一生下来就做丫环的命。恰恰相反,香菱出身在姑苏城里一位富裕的乡宦家庭,父亲五十多岁时才得这么一根独苗苗,取名甑英莲(真应怜),娇生惯养,长到五岁,父母视若掌上明珠。可惜命中不济,英莲五岁那年元宵节,家佣霍启(祸起)抱她去看灯,因要解手便将英莲放在一处门槛上,待霍启回来时小英莲早已被人拐跑了。至此开始了香菱短暂而凄苦的一生。
曹翁在曲演红楼梦中将香菱放在副册中,比晴雯高一级,她的判词是:“根并荷花一茎香,平生遭际实堪伤。自从两地生孤木,致使香魂返故乡。”
前两句意思很明白,后两句中的上句暗合桂花的桂字(桂字繁体和简体是一样的,一个木字边加两个土字,“两地生孤木”),指的是薛蟠娶妻夏金桂,下句是说自从夏金桂入门后,香菱便魂归故里了。所以开篇第一回中癞头僧指着甄士隐怀抱的英莲,大哭起来,说你把这有命无晕、累及爹娘之物抱在怀里作甚!后又四句词:
“惯养娇生笑你痴,菱花空对雪(薛)澌澌。好防佳节元宵后,便是烟消火灭时。”过完元宵节英莲的平安日子就到头。
香菱天生的温良恭俭让,无论命运对她如何不公平,她却逆来顺受,从不抱怨,被迫认拐子做父亲,跟着拐子东跑西颠,常常挨打,但到十一二岁上流落到应天府(南京)时已是出落得十分美丽了,拐子将他卖给了当地一个十八九岁的年轻人冯渊(逢冤)
这冯渊原是位同志中人,不爱女色,酷爱男风,但见到香菱之后他发誓从此断绝和男人接近,而且今后也绝不会再娶第二个,定了三天后过门。香菱心中别提多高兴了,以为这回自己的罪孽终于到头了,却没想到半路杀出个富豪恶霸薛蟠薛呆子,见香菱美丽,便重金购买香菱,纵使下人将冯渊活活打死。
就这样香菱糊里糊涂地成了薛蟠的妾,跟着薛蟠来到京城。薛姨妈与薛宝钗是两个宽容之人,见到香菱之后都张开双臂欢迎她进入薛家。那时薛蟠尚未娶妻,对香菱倒也说得过去。后来薛蟠因调戏柳湘莲被柳诱到城外痛打一顿,薛蟠因此在京城中觉得很丢面子,便出门经商一年躲一躲。于是宝钗建议香菱干脆搬进大观园去和她做伴儿。
香菱自进京后心里对大观园就十分向往,羡慕园子里姑娘们的才艺,所以她一进大观园就缠着宝钗等人要学做诗。黛玉说你要学做诗啊,那就拜我为师吧,我虽不通,教你大概还是够格的。(这时候的黛玉和宝玉在爱情上已经心领神会、互相默认,因此黛玉开朗了很多,肺病也见好,所以主动请缨。)于是二人师徒相称,黛玉也不谦让,给香菱布置了很多功课,说你先读一百首王维,再读一百二十首杜甫,完了再读一百二十首李白,再往下读其他人的,等你把这些名篇都看完了,揣摩透了,那时还怕你不会做诗?从此把个香菱弄得痴痴呆呆,茶饭不思,睡在梦里还在做诗。
进入大观园的香菱就像是久旱逢甘霖的一颗禾苗,她那心中对生命的挚爱以及对人生幸福的向往之火又重新点燃,似乎以前所受的种种磨难都没能在她身上留下痕迹,她那纯洁透亮的心底丝毫也没有被人间的污垢所沾染。
在大观园里和姐妹们斗草的时候,这个说我有罗汉松,那个说我有君子竹,又有人说我有姐妹花,香菱说我有夫妻蕙,惹得大家都笑她,说从没听说过还有夫妻蕙的,你汉子出门才几天,你就说什么夫妻蕙,感情是想你汉子了吧。香菱却很郑重地说,读书笔记.你们不懂,这上下开花的叫做兄弟蕙,并头开花的就叫夫妻蕙。香菱真诚,憨厚,信任人,大观园乃至贾府上下人人都疼爱她,这只关在笼子里的小鸟终于体验到了那一点点自由和被人尊重的甜蜜。
但是好景不长,不久薛蟠娶了京城里十七岁的富家女夏金桂为妻。夏家和薛家沾亲带故,夏金桂和薛蟠从小认识,两家都是皇商,夏家除了田产之外,还以种桂花为业,给皇宫供应盆景。这个夏金桂长得倒也漂亮,也读得书识得字,只是个独生女儿,无兄无弟,父亲早逝,跟着寡母长大,从小被惯坏了,以为自己是天下最漂亮的。她的心计不在王熙凤之下,但却没有王熙凤的大家风范,是个极小心眼儿的骄横女子,和薛呆子倒是绝配。
可叹香菱并没有任何戒心,不仅真心诚意地为准备婚礼忙前忙后,还误认为从此自己多了一个一同做诗的人了。偶尔遇到贾宝玉,谈起还没过门的少奶奶,宝玉说你别乐得太早了,薛大哥娶妻后就不疼你了。香菱却正色说,咱们平时都挺互相尊重的,你怎么可以说这种不着边际的话。
夏金桂过门后,见香菱温柔美貌,薛蟠又好色无能,所以打定主意要在最短的时间内除掉香菱、制服老公。她和自己的陪嫁丫环宝蟾一起很快制定了一套行动方案,让宝蟾引诱薛蟠,挑动薛蟠打骂香菱,并说香菱你有什么资格说菱花是香的,再香也没有桂花香啊。从此以后不许叫香菱,改叫秋菱。
为了制服薛蟠,金桂将宝蟾送给薛蟠为妾,让香菱腾出屋子让宝蟾和薛蟠成亲用,并叫香菱在金桂的屋里打地铺,夜里让香菱倒茶送水,不断折腾她。甚至挑唆薛蟠和他母亲不合,还捏造证据诬陷香菱用巫术害她。吃软怕硬的窝囊废薛蟠见夏金桂和宝蟾都不是好惹的,便把气全撒在香菱身上,对香菱拳打脚踢,还用门闩打她,就这样把好端端的一个家弄得鸡犬不宁。一个十八九岁的女子就有这等残酷,可见这个世界上,女人害女人比男人害女人阴险万倍。
薛姨妈无奈,要卖香菱,宝钗拦住她妈妈,说咱家只有买人哪有卖人的,你让香菱跟我住去吧。香菱毕竟是嫁人了,指望嫁鸡随鸡嫁狗随狗,如今眼看着丈夫也是靠不住的,曹翁在第八十回末说她自小血份中有病,婚后数年不孕,“加上气怒伤肝,酿成干血之症,日渐消瘦,饮食懒进,服药医治无效”。八十回后手稿丢失,我们读不到曹翁对香菱之死的描述,但按照香菱的判词来看,她应该是八十回后就病故了,从而成为丑恶人性的又一个牺牲品;具体地说,香菱是被家暴的魔爪所扼杀。
高鹗在后四十回续书中却给了香菱一个完全不同的结局,香菱在薛蟠再次打死人、发配异乡之后与宝钗和薛姨妈一起生活,后来宝钗嫁到贾家去了,薛蝌娶了刑蚰烟,香菱与蚰烟一起服伺薛姨妈。再后来夏金桂欲害死香菱,和宝蟾合伙给香菱的汤中下毒,却反而毒死了夏金桂自己。再后来薛蟠被赦回家,金桂已死,薛姨妈对儿子说我不管你怎么想的,你媳妇已经死了,香菱照顾我这么多年,我只认她是儿媳。从此大家都称香菱大奶奶,最后的第一百二十回中,借香菱之父甄士隐之口说香菱死于难产,但给薛家留下了一脉香火。这是一个很令人欣慰的结局,但却明显违背了曹翁"自从两地生孤木,致使香魂返故乡"的伏笔。